民事判决生效时间怎么计算?
我有个民事官司,法院已经作出了判决,但我不知道这个判决什么时候才算生效。我担心错过申请执行的时间,也想知道在判决生效前我和对方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所以想了解一下民事判决生效时间到底是怎么计算的。
展开


在我国,民事判决生效时间的计算方式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 首先,对于一审民事判决,如果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也就是说,如果在这十五天内,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那么十五天上诉期届满后,该判决就生效了。例如,法院在1月1日向双方送达了一审判决书,那么从1月2日开始计算上诉期,到1月16日上诉期届满,如果双方都没上诉,判决就在1月17日生效。 其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判决生效时间的计算方式和普通程序一样,也是在送达之日起十五天上诉期届满且无人上诉时生效。简易程序一般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但在判决生效时间计算上与普通程序遵循相同规则。 另外,对于二审民事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这意味着二审判决一经作出并送达给当事人,就立即生效,不存在上诉期。因为二审是终审程序,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案件得到最终的处理结果,所以其判决效力是即时的。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民事判决,它也是一经作出即生效。这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的审判机关,其作出的一审判决具有终局性,不需要经过上诉程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