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后还能不能上诉?


在探讨申请再审后能否上诉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再审和上诉的概念。上诉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的诉讼行为。而再审则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即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一般情况下,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能再上诉。而再审程序并不是普通的审级程序,它是一种特殊的纠错程序。 当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后,其处理结果是否能上诉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再审是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对于作出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这是因为按照一审程序再审,就相当于重新开启了一审的流程,当事人自然享有和一审时一样的上诉权利。例如,基层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未上诉,判决生效。之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并按照一审程序审理,此时若当事人对再审判决不服,是可以上诉的。 但如果再审是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能上诉。因为既然是按照二审程序审理,就等同于已经经历了二审,按照两审终审制,就不能再上诉了。比如,中级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后,当事人申请再审,高级法院提审并按照二审程序审理,那么再审判决就是终审判决,不能上诉。 此外,如果是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无论是一审、二审还是再审,其作出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不能上诉。因为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其裁判具有终局性。 综上所述,申请再审后是否能上诉,关键取决于再审适用的程序。如果适用一审程序,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适用二审程序或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则不能上诉。在实际遇到这种情况时,当事人应当详细了解案件的审理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