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庭可以超出请求进行仲裁吗?
我申请仲裁了一个合同纠纷案件,要求对方赔偿我一定金额的损失。现在仲裁结果快出来了,我担心仲裁庭会超出我请求的范围进行裁决。我想知道,仲裁庭到底有没有权力超出我的请求进行仲裁呢?这方面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一般不可以超出请求进行仲裁。这是因为仲裁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也就是说,当事人提交仲裁的事项和请求的范围,反映了他们自己的意愿和诉求,仲裁庭需要尊重当事人的这些意愿。 从法律依据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51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时,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这里的“根据事实”和“符合法律规定”,其实也包含了仲裁庭要在当事人请求的范围内进行审理和裁决。当事人提出什么样的仲裁请求,就限定了仲裁庭的审理范围。比如,当事人只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已支付的款项,仲裁庭就不能擅自决定要求对方额外支付违约金,除非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变更或增加了请求。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仲裁庭认为某些事项虽然当事人没有明确提出请求,但与已经提出的请求密切相关,不处理这些事项就无法完整、公平地解决纠纷时,仲裁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请求范围,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并且通常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条件。例如,在一些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如果当事人请求确认商标侵权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但仲裁庭发现侵权方还存在恶意抢注等相关行为,且不处理抢注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纠纷,仲裁庭可能会在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下一并处理,但这也需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辩论权。 所以,总体而言,仲裁庭超出请求进行仲裁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主要还是以当事人的请求为基础来进行仲裁活动。如果当事人发现仲裁庭超出请求进行仲裁,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