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仲裁?


集体劳动合同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进行仲裁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集体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是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它是为了维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对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都具有约束力。 关于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集体劳动合同纠纷通常属于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范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申请仲裁的。 当发生集体劳动合同纠纷时,首先由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工会可以作为申请人,代表全体职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在仲裁过程中,要遵循法定的程序,提交相关的证据,如集体劳动合同文本、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的相关证据等。 此外,根据《集体合同规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职工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申请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集体劳动合同是可以进行仲裁的,这为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在遇到集体劳动合同纠纷时,劳动者可以在工会的组织下,按照法定程序申请仲裁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