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是否能减轻或免除处罚?
我之前因为一时冲动准备做一件违法的事,在实施过程中我突然醒悟,停止了犯罪行为。现在我很担心会受到法律制裁,想知道像我这种犯罪中止的情况,能不能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呢?
展开


犯罪中止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通俗来讲,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比如张三原本打算去盗窃一家店铺,在撬门的时候突然良心发现,放弃了盗窃行为,这就是自动放弃犯罪;又或者李四给仇人投毒后,马上后悔了,赶紧把仇人送到医院抢救,避免了仇人死亡的结果,这就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于犯罪中止行为的评价和态度。法律鼓励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及时悔悟,停止犯罪行为,因为这不仅减少了社会危害,也体现了犯罪人主观恶性的降低。 以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来说,如果王五想故意伤害赵六,在举起拳头要打下去的时候,突然不想动手了,并且没有给赵六造成任何伤害,那么按照法律规定,对于王五就应当免除处罚。 而造成损害应当减轻处罚的情况,比如孙七想放火烧毁一栋房子,在火势刚起的时候他后悔了,赶紧把火扑灭,但是房子还是有部分被烧毁,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下,虽然孙七构成犯罪中止,但由于造成了损害,就应当减轻处罚。 所以,犯罪中止是有可能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关键在于是否造成了损害。法律这样的规定,既维护了法律的威严,又给了犯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