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期间是否可以办理财产公证?
我正在和另一半办理离婚,我们对于财产分割这一块有些分歧,想通过财产公证来明确各自的财产归属,不知道在离婚期间能不能办理财产公证,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离婚期间,是可以办理财产公证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财产公证,通俗来讲,就是由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与财产有关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在离婚期间办理财产公证,主要是对夫妻双方的财产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认定,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等公证事项。离婚期间的财产公证,其实就属于财产分割方面的公证,所以是符合公证机构受理范围的。 办理财产公证,首先夫妻双方要共同向有管辖权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这里的管辖权一般是指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在申请时,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比如双方的身份证件、结婚证、财产的产权证明等。公证机构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且会询问双方当事人,确保财产的归属和分割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经过公证的财产协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如果日后因为财产问题发生纠纷,经过公证的协议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使用。而且,从法律角度来说,公证后的协议更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因为它经过了公证机构的严格审查和把关。所以,在离婚期间办理财产公证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帮助夫妻双方明确财产的归属,避免后续的法律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