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保证书在离婚时能否作为证据?


在家暴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家暴保证书在离婚案件中的证据效力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家暴保证书在离婚时能否作为证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证据的定义和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家暴保证书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属于书证的范畴。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家暴保证书一般是施暴者在实施家暴后,出于各种原因(如愧疚、为了缓和家庭矛盾等)向受害者作出的保证不再实施暴力行为的书面承诺,其中可能会对家暴的事实进行一定程度的承认。 从证据的特性来看,证据需要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对于家暴保证书,真实性方面,只要是施暴者本人自愿书写,且内容是其真实意思的表达,一般可以认定为真实的。合法性上,只要保证书的取得方式合法,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具备合法性。而关联性则体现在保证书的内容与家暴事实以及离婚案件之间的联系,通常家暴保证书会涉及到家暴的具体情况,与离婚案件中涉及的家暴事实存在直接关联。 在司法实践中,家暴保证书是可以作为证明家暴事实存在的证据之一。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如果有一方提交了家暴保证书,会结合其他证据(如报警记录、医院的诊断证明、证人证言等)来综合判断家暴事实是否成立。如果保证书内容清晰、明确地承认了家暴行为,且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那么它对于证明家暴事实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家暴保证书不仅可以证明家暴事实,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归属等方面也可能会产生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如果一方存在家暴行为,另一方作为无过错方,在财产分割时可能会得到适当的照顾。同时,考虑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子女抚养权的判决上,法院也会倾向于将孩子判给无过错方。 综上所述,家暴保证书在离婚时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但为了增强其证明力,建议受害者在遭遇家暴后,及时收集其他相关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