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撞人是否能构成肇事?


在探讨电动车撞人是否能构成肇事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明确“肇事”在法律语境下的含义。通常所说的肇事,主要涉及交通肇事,也就是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从电动车的属性来看,电动车分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而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第(四)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如果电动车被认定为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那么它在交通肇事的认定上与普通机动车遵循相同的规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当电动摩托车驾驶者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时,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而如果电动车属于电动自行车,也就是非机动车,虽然一般情况下不会涉及交通肇事罪,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一方有过错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电动自行车撞人造成了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骑车人需要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比如,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 在实际判断电动车撞人是否构成肇事时,关键在于看是否存在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无论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摩托车,驾驶者都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一旦发生事故,要积极处理,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