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能做假吗,怎么做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司法鉴定能否造假以及如何进行司法鉴定这两个问题。 首先,司法鉴定绝对不能造假。司法鉴定的结果在司法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法官判断案件事实、作出公正裁决的重要依据。如果司法鉴定可以随意造假,那么整个司法体系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将受到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十三条也明确指出,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有故意作虚假鉴定等情形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 其次,关于怎么做司法鉴定,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委托。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提出司法鉴定的申请,由这些机构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委托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第二步是受理。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后,会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会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委托书。第三步是鉴定实施。司法鉴定机构会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会根据鉴定的要求,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鉴定对象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第四步是出具鉴定意见。鉴定完成后,司法鉴定机构会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意见书会包括鉴定的过程、方法、结果以及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机构的盖章等内容。 在进行司法鉴定时,委托人需要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同时,当事人也有权对司法鉴定的程序和结果提出质疑,如果认为鉴定存在问题,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等。总之,司法鉴定是一个严肃且规范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进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