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法人能否成为主体?
我最近在研究刑事诉讼相关知识,对法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存在疑惑。具体想知道法人在哪些情况下能成为刑事诉讼主体,成为主体后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法人可以成为主体,具体体现在单位犯罪的情形中。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首先,从单位犯罪的角度来看,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例如,某些企业为谋取非法利益,集体决策实施环境污染行为,构成单位犯罪。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在单位犯罪的处罚方面,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比如,某公司单位犯罪,除了对公司判处罚金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和相关责任人也要依法判刑。此依据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再者,法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虽然我国刑事诉讼关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义务及其在诉讼中的活动的规定,主要是以自然人为调整对象,但法人作为被害人享有控告权,理论上法人能够成为自诉案件的主体。在特定情况下,法人代表也可以作为自诉案件的主体代表被害人提出诉讼,例如被害人已经死亡或者为未成年人时,其法定代表人可代表其提出诉讼。 最后,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范畴来看,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一是依法参与刑事诉讼,二是在诉讼中享有一定权利。可以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国家、法人、组织和公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