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婚后可以去公证处进行公证吗?


在我国,婚后是可以去公证处进行公证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充分尊重民事主体之间的意思自治,只要是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双方对于财产等事项所做的约定就是有效的。而公证是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婚后可以公证的事项有很多。常见的是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比如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通过公证的方式将这种约定固定下来,具有更强的证明力。例如,一方在婚前购买了房产,但婚后夫妻共同还贷,双方可以通过公证明确该房产的归属以及另一方在还贷部分和增值部分的权益。 除了财产约定,还可以进行婚内债权债务公证。如果夫妻一方对外有债权或者债务,双方可以通过公证来明确该债权债务的归属以及承担方式。比如,一方在婚后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双方可以公证约定由谁来负责偿还。 另外,对于夫妻之间的一些其他约定,如子女抚养、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也可以进行公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涉及人身关系的一些约定,如婚姻关系的解除、抚养权的归属等,不能单纯通过公证来决定,最终还是要依据法律程序来处理。 在办理公证时,夫妻双方需要携带身份证、结婚证、财产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当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公证员会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询问双方当事人,并制作谈话笔录。在确认申请事项符合公证要求后,会出具公证书。 总之,婚后去公证处公证是可行的,并且能够为夫妻双方的权益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在办理公证前,最好先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公证程序,确保公证事项合法、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