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村村民购买农村宅基地房能得到补偿吗?


在探讨非本村村民购买农村宅基地房能否得到补偿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农村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村民只有使用权。这种制度安排是为了保障农村集体成员的居住权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而且,宅基地的转让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通常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进行。 对于非本村村民购买农村宅基地房的行为,在法律上,这种买卖一般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这种交易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关于宅基地流转的规定,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 当涉及到补偿问题时,如果遇到拆迁等情况,非本村村民很难获得与本村村民同等的补偿。在征收补偿中,补偿对象主要是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权人和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由于非本村村民购买宅基地房的合同无效,他们并不具有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权。 不过,非本村村民虽然无法获得宅基地部分的补偿,但对于其在房屋上的实际投入,比如建房成本、装修费用等,还是有可能获得一定补偿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非本村村民购买宅基地房的案例中,如果卖方明知不能将房屋卖给非本村村民还进行交易,那么卖方存在过错,可能需要对买方的损失进行赔偿。 总体而言,非本村村民购买农村宅基地房在补偿问题上情况比较复杂,最终能否获得补偿以及补偿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证据,通过协商或者法律途径来确定。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