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做担保后还能做抵押吗?


在讨论房产做担保后能否再做抵押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担保和抵押的概念。担保是指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为保障其债权实现的,要求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合同。简单来说,就是有人为债务人的债务向债权人做出保证,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担保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抵押则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于已经做了担保的房产,是可以再进行抵押的。《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这里并没有限制已经用于担保的房产不能再次抵押。 不过,虽然法律允许房产在做了担保后再进行抵押,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在进行再次抵押时,抵押人需要如实告知抵押权人该房产已经存在担保的情况。因为如果抵押权人不知情,在实现抵押权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法律纠纷。其次,再次抵押的价值不能超过房产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房产已经为一定数额的债务做了担保,那么再次抵押时,抵押的债权数额不能超过房产价值减去已担保债权数额后的余额。否则,超出部分的抵押权可能无法得到法律的完全保护。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等抵押权人通常会对房产的抵押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他们会考虑房产已经存在的担保情况对其债权实现的影响。如果他们认为再次抵押会增加风险,可能会拒绝接受该房产的抵押。因此,即使法律允许,房产做担保后再做抵押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还需要考虑抵押权人的态度和相关的市场情况。总之,房产做担保后理论上可以再做抵押,但要遵循法律规定并考虑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