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民事调解协议后还能再起诉吗?
在探讨签了民事调解协议后是否还能再起诉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民事调解协议的定义和性质。简单来说,民事调解协议是在人民法院或其他调解组织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事项经过平等协商后达成的一种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文书。它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双方对自身民事权利的一种处分。
一般情况下,当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了民事调解协议,并且该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时,这份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从法律层面来看,它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这意味着,如果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在没有法定情形的情况下,双方都要遵守协议内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签了民事调解协议后就绝对不能再起诉。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当事人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
一是调解协议的签订存在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 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例如,在签订调解协议时,一方当事人对协议中的关键条款存在错误理解,导致协议的履行结果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或变更调解协议。
二是调解协议显失公平。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比如,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迫使对方接受了明显不合理的赔偿数额,这种情况下受损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该调解协议。
三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调解协议。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在这些情况下,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调解协议。
当出现上述可起诉的情形时,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如果超过这个期限,撤销权就会消灭。同时,当事人在向法院起诉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存在可撤销或变更调解协议的情形。
综上所述,签了民事调解协议后一般情况下要遵守协议约定,但在符合法定情形时,当事人仍然可以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出了事故报了警但对方没联系我怎么办?
没有经验可以做医保专员吗?
故意伤害案中轻轻的一拳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农村养老金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什么是受遗赠人?
母亲是否可以代替儿子放弃继承权?
五保户看病是全部报销吗?
主观故意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诈骗公诉案件是否会判刑?
什么行为属于对法律的亵渎与践踏?
房贷退税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吗?
医疗纠纷需要什么流程?
骂不诚实欺骗的人是否犯法?
拿着办理护照本人的户口本去代领护照可以吗?
杭州市廉租房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集体合同在协商过程中的争议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法院如何判定股权转让价格是否明确?
法定刑3 - 5年会怎么判?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