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之后还能起诉吗?


协议离婚之后一般是可以起诉的,但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的诉求来判断。 首先来解释一下协议离婚。协议离婚就是夫妻双方自愿达成离婚的共识,并且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协商一致,然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这种方式强调双方的自愿和协商。 如果是就财产分割问题起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条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也就是说,如果在签订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当事人可以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例如,一方故意隐瞒了重要的财产信息,导致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公平的分割协议,这种情况下起诉是有可能得到法院支持的。 要是涉及子女抚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出现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情形,像虐待孩子、经济状况严重恶化无法保障孩子的生活等,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 另外,关于离婚协议中约定的抚养费问题。如果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教育等费用增加,或者支付抚养费一方的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双方可以先协商调整抚养费数额,如果协商不成,也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总之,协议离婚之后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是可以起诉的,但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且要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