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断交社保,社保停了后还可以补缴吗?


社保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有几个月没有正常缴纳,之后又将这些月份的社保补缴上。对于企业断交社保,社保停了之后是否可以补缴,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从法律规定上来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这表明,企业断交社保,从法律层面是有义务进行补缴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企业原因导致的社保断交,企业是可以为员工办理补缴手续的。企业需要提供相关材料,比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以证明员工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断交社保的时间段。社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企业就可以补缴相应的社保费用。不过,补缴时可能需要缴纳一定的滞纳金,滞纳金的计算通常根据欠缴金额和欠缴时间来确定。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导致无法补缴。例如,超过了当地规定的补缴时间限制。不同地区对于社保补缴的时间要求有所不同,有些地区规定只能补缴一定期限内的社保,超过这个期限就无法补缴了。另外,如果企业已经注销或者处于破产清算等特殊状态,可能会给补缴带来困难。但即使企业处于这种状态,员工仍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 员工在发现企业断交社保后,应及时与企业沟通,要求其补缴。如果企业拒绝,员工可以向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或者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社保权益,确保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得到应有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