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涉嫌刑事犯罪期间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在员工涉嫌刑事犯罪期间,公司能否解除劳动合同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下面我们从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而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这里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它指的是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员工最终被判定为符合这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时,用人单位才拥有法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那么在员工只是涉嫌刑事犯罪,还处于侦查、审查起诉或者审判阶段,尚未有最终定论的时候,用人单位一般不能直接依据“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条款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在这个阶段,员工是否真的构成犯罪并不确定,有可能最终被证明是无罪的。 不过,如果员工因涉嫌刑事犯罪而无法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比如因被采取强制措施而无法到岗工作,给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如果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员工出现这种情况属于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那么用人单位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中“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这一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前提是该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综上所述,员工涉嫌刑事犯罪期间,用人单位不能简单地直接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等待最终的司法判定结果,如果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若员工最终被证明无罪,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可能会构成违法解除,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支付赔偿金等。所以,用人单位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单位的规章制度,谨慎做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