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是否可以购买农村房屋?
我是城镇居民,看中了一套农村的房子,很想买下来居住。但不知道这种买卖是否合法,会不会有什么风险。想了解下从法律角度看,我能不能购买农村房屋,购买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展开


在我国,关于城镇居民是否可以购买农村房屋,是一个较为复杂且有着明确法律规定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农村房屋所涉及的土地性质。农村房屋一般是建在宅基地上的,而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这就意味着宅基地的使用主体具有特定性,通常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从法律层面来看,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是限制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的。国务院办公厅在199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明确指出,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2004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强调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如果城镇居民购买了农村房屋,会面临诸多风险和问题。一方面,这种买卖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违反了法律和政策的强制性规定,一旦发生纠纷,法院很可能会判决买卖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所以,城镇居民即使支付了购房款并入住了农村房屋,也可能无法获得房屋的合法产权。另一方面,在遇到拆迁等情况时,由于城镇居民不具备合法的产权,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拆迁补偿。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些变通。比如通过合法的继承等方式取得农村房屋。但这与直接的买卖行为是不同的概念。总之,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在进行相关交易时,一定要谨慎考虑,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