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侵犯肖像权的案例?


在法律领域,侵犯肖像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肖像权的概念。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肖像拥有使用和支配的权利,他人未经允许不能随意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侵犯肖像权的案例。 案例一:商业使用类。某化妆品公司未经模特小李同意,将其拍摄的广告照片用于新的广告宣传海报上。小李发现后,认为该公司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在这个案例中,化妆品公司为了商业目的,在没有得到小李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其肖像,明显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使用需经同意的规定。小李有权要求该公司停止使用其肖像,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案例二:网络传播类。小赵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为了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他未经小张同意使用了小张的照片。小张发现后,要求小赵删除照片,但小赵拒绝。这里,小赵未经小张同意在网络上公开使用其肖像,也构成了侵犯肖像权。根据法律规定,小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小赵承担侵权责任,比如删除照片、赔礼道歉等。 案例三:恶意丑化类。小王与小孙发生矛盾后,小王为了报复小孙,将小孙的照片进行丑化处理后在朋友圈传播。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小孙肖像的恶意破坏,也侵犯了小孙的肖像权。小孙可以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要求小王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多种多样,无论是商业使用、网络传播还是恶意丑化,只要未经肖像权人同意,都可能构成侵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肖像权,避免因侵权行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同时,如果自己的肖像权受到侵犯,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