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账实不符的成因和对策是什么?


企业账实不符指的是企业的账目记录和实际的财产物资、款项等情况不相符。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产生不良影响。下面为你详细分析其成因和对策。 成因方面:首先是财产物资收发计量不准确。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等环节,由于计量器具的误差、计量方法的不规范等,会导致实际收发数量与账目记录不一致。比如,采购的原材料实际重量比记录的少,但在入账时却按照记录的数量入账。 其次是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记录错误。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可能会出现记账凭证编制错误、登账错误等情况。例如,记错金额、记错账户等,从而造成账实不符。 再者,财产物资的自然损耗也会导致账实不符。像一些易挥发、易磨损的物资,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其数量会自然减少,但账目上可能没有及时调整。 最后,存在未达账项。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时间的差异,会导致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情况。比如,企业开出的支票,对方尚未到银行兑现,企业已入账减少存款,但银行还未办理,就会出现银行对账单与企业账目不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对策方面:对于计量不准确问题,企业要定期校准计量器具,规范计量流程。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计量操作,并进行监督复核。 针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记录错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对于自然损耗,要建立健全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及时调整账目。 对于未达账项,企业要定期与银行和其他单位进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未达账项。 总之,企业要重视账实不符问题,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定期核对等措施,确保账实相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