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有哪些特征?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正当防卫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目的正当性。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也就是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例如,当你看到有人正在抢夺他人的财物,你为了保护被抢者的财产权利而对抢夺者采取制止行为,这就是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这一目的,其目的的正当性是正当防卫的首要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防卫的适时性。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比如,当一个人已经停止了攻击行为,或者不法侵害还只是处于预备阶段,此时进行所谓的“防卫”就不符合适时性要求。例如,甲与乙发生口角,甲声称等会儿要打乙,在甲还没有动手的时候,乙就先将甲打伤,这就不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不法侵害尚未开始。 第三个特征是对象的特定性。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只有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采取措施,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比如,甲对乙进行攻击,乙不能为了躲避甲的攻击而将无辜的丙打伤,乙只能针对甲采取防卫行为。 第四个特征是限度的合理性。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通常是指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与不法侵害的强度、手段等相适应。例如,面对他人的轻微推搡,你用刀将对方重伤,这就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但是,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刑法赋予公民的特殊防卫权,以保护公民在面临严重暴力犯罪时的人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