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以下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有哪些?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民事诉讼法这一块,对它的基本原则不太清楚。我想知道到底哪些属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呢?这些原则在实际的民事诉讼里是怎么体现和起作用的呀,希望能有个详细的解释。
展开 view-more
  • #民事诉讼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的准则,它贯穿于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规范着诉讼行为和司法实践。 首先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无论当事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如何,在诉讼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有权进行陈述、辩论、提起诉讼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比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和被告都有平等的机会向法院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提供证据。 其次是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是指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了这两项原则。这主要是为了保障国际交往中的公平和对等,维护国家主权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再者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这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注重通过调解解决纠纷,以达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目的。但调解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并且调解协议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比如在一些邻里纠纷案件中,法院会首先尝试调解,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 还有辩论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辩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例如在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可以就案件事实、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等进行激烈的辩论。 最后是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起诉、是否撤诉、是否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等。但这种处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对此有明确规定。例如,原告在起诉后,如果认为自己的诉求不合理或者与被告达成了和解,可以申请撤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