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驰名商标刑事保护有哪些规定?


驰名商标,简单来说,是在市场上具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我国对于驰名商标的刑事保护非常重视,通过一系列法律规定来打击侵犯驰名商标的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会构成此罪。这里的“相同的商标”,包含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以及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对于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假冒的是驰名商标,通常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因为驰名商标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和声誉。 其次,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销售假冒驰名商标商品的行为更容易达到“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的标准,因为驰名商标的商品往往价格较高,销售数量也可能较大。 再者,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驰名商标的标识,其市场价值更高,非法制造或销售其标识的行为也会受到更严厉的制裁。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也与刑法相衔接,其中规定了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为驰名商标的刑事保护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依据。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会综合考虑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等因素。一旦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就会在刑事保护方面获得更有力的支持。总之,我国通过刑法和商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驰名商标刑事保护体系,以保障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正常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