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施工索赔的情形有哪些?


在建筑工程领域,承包商施工索赔是指在施工时,承包商根据对工程项目承包合同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承担了非自己的过错而导致的损失,或额外支出了合同规定之外工作费用,承包商因此向业主提出补偿,要求补偿自己在经济或时间上的损失。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承包商可以施工索赔的情形: 首先是业主违约。这主要指的是业主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为承包商提供施工条件。比如说,没有及时交付施工现场、施工场地存在障碍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就有权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补偿因为业主违约而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工程变更。工程变更涵盖了设计变更、施工顺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设计变更可能是由于业主对工程的功能、外观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顺序变更可能是因为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工程数量变更则可能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的工程量与实际情况不符。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因变更导致合同价款的增减及造成的承包商损失,由业主承担,延误的工期相应顺延。所以,当出现工程变更时,承包商可以就因此增加的费用和延误的工期提出索赔。 再者是不可抗力因素。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像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罢工等社会事件。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承包商可以就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部分向业主提出索赔。不过,对于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损失分担,通常需要按照合同的具体条款来确定。一般来说,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业主承担;承包商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承包商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商承担。 然后是物价波动。在施工期间,如果物价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导致承包商的成本增加,承包商可以根据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向业主提出索赔。例如,合同中可能约定了物价调整的方法和范围,当物价波动超过了约定的幅度时,承包商就有权要求调整合同价款。这种索赔方式旨在保障承包商在物价波动的情况下,不会因为成本的增加而遭受不合理的损失。 最后是其他第三方原因。有时候,工程施工可能会受到与业主和承包商无关的第三方的影响,比如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相邻建筑物的施工干扰等。如果这些第三方原因导致了承包商的损失,承包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业主提出索赔,由业主再根据与第三方的关系进行追偿。 总之,承包商在遇到上述情形时,要及时收集相关的证据,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