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时,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我在和别人有经济纠纷,听说一方提出要求可能会让诉讼时效中断。我不太清楚具体在哪些情况下提出要求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比如是口头提出还是书面提出,向谁提出才行,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view-more
  • #诉讼时效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上,诉讼时效中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诉讼时效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期限。而诉讼时效中断,就是在这个期限内,因为某些法定的事由发生,使得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统不算数,要重新开始计算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当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时,就属于这种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的情况,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那么,在实践中,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很多种。首先,提出要求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书面的方式,比如发送催款函、律师函等。书面方式的好处在于有明确的证据,能清楚地证明权利人在什么时间向义务人提出了履行请求。例如,甲借给乙一笔钱,约定了还款期限,到期后乙未还,甲给乙发送了一份催款函,明确要求乙在一定期限内还款,这就是典型的书面提出要求的方式。一旦乙收到了这份催款函,诉讼时效就会中断。 也可以是口头的方式,比如当面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者通过电话要求。不过,口头方式存在举证困难的问题。如果采用口头方式,最好能有证人在场或者进行电话录音等,以证明自己确实向义务人提出了要求。比如,甲在遇到乙时,当面要求乙偿还借款,同时有丙在场见证,那么丙的证言就可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 另外,向义务人的代理人、财产代管人或者遗产管理人等提出要求,也会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因为这些人在法律上与义务人有特定的关系,他们能够代表义务人接收相关的请求。比如,乙因出国委托丁作为其财产代管人,甲向丁提出要求乙还款,同样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还需要注意的是,提出要求必须是向明确的义务人或者其相关代表提出。如果只是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权利主张,但没有指向具体的义务人,一般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例如,甲在社区的公告栏上张贴告示,说有人欠自己钱未还,但没有明确指出是谁欠的钱,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认定为向义务人提出了履行请求,诉讼时效不会中断。 总之,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要注意提出要求的方式、对象等问题,并且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