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上诉有哪些法条依据?
我打了一场民事官司,一审结果我不太满意,想提起上诉,但不清楚具体有哪些法律条文能作为我上诉的依据。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支持我进行民事上诉的具体法条是怎么规定的,以便我能正确行使上诉权利。
展开


民事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这一条明确了上诉的期限,也就是给了当事人一定的时间去考虑是否上诉以及准备上诉相关事宜。超过这个期限没有上诉的话,一审判决或裁定就会生效。 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这是对上诉的形式要求,上诉必须要提交书面的上诉状,而且要写清楚这些必要的内容,让法院能明确知道是谁上诉、针对哪个案子上诉以及上诉的诉求和理由是什么。 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这规定了上诉后的程序流程,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让双方都有机会参与到上诉程序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些法条构成了民事上诉制度的基本框架,保障了当事人在对一审结果不满意时,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向上一级法院寻求进一步的审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