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正当防卫是怎么规定的?
我跟人起了冲突,对方先动手打我,我还手了,不知道这属不属于正当防卫。我想了解一下,在民法典里,正当防卫是如何规定的,怎样的行为才算正当防卫,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之类的。
展开


正当防卫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是指当我们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了损害,我们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在遭遇坏人侵害时,我们有权反抗,而且这种反抗行为在合理范围内是受法律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明确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为正当防卫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那么,如何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呢?一般来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不法侵害的强度,比如对方使用的是拳头还是凶器,侵害行为的激烈程度如何。其次是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如果侵害行为非常紧迫,防卫的手段可能就会相对激烈一些。最后是防卫行为所保护的权益大小,例如保护生命安全的防卫行为可能会比保护一般财产权益的防卫行为更加激烈。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只是轻轻地推了你一下,你却拿起刀将对方刺伤,这很可能就超过了必要限度。因为对方的侵害行为强度较小,而你的防卫手段过于激烈。相反,如果有人拿着凶器要伤害你,你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其制服,这通常属于正当防卫。 当我们实施正当防卫时,一定要注意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既要勇敢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又不能过度防卫,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如果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