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污蔑他人,《民法典》有什么处罚?
我在生活中被人污蔑了,对方在社交场合恶意编造虚假事实诋毁我,让我的名誉受损,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我想知道依据《民法典》,污蔑他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在社会中污蔑他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一般涉及侵犯他人名誉权。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污蔑他人通常就属于诽谤的范畴,也就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贬损他人名誉。 当名誉权受到侵害时,被污蔑的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如果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具体到污蔑他人的情况,被污蔑者可以要求污蔑者停止污蔑行为,比如停止在社交场合继续传播虚假事实。 此外,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被污蔑者如果因为他人的污蔑行为遭受了严重的精神痛苦,比如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就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还可以要求污蔑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其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比如,污蔑行为在某个社交圈子传播,就应在该圈子内澄清事实。也可以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赔礼道歉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当面道歉、书面道歉等。总之,被污蔑者要积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名誉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