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被告最后陈述该怎么说?
我是一起民事诉讼的被告,现在快到最后陈述环节了,我心里特别没底。我不太清楚最后陈述的内容要怎么组织,是要强调事实,还是表达诉求呢?我担心说错话影响判决结果,想知道有没有什么规范或者技巧,能指导我怎么进行最后陈述。
展开


在民事诉讼中,被告的最后陈述是庭审的重要环节,它为被告提供了在庭审结束前表达自身观点和诉求的机会。简单来说,最后陈述就是被告在听完整个庭审过程后,向法官总结自己的主要观点、表达自身诉求的发言。 从内容上看,被告的最后陈述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再次强调事实。回顾案件的关键事实和证据,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指出原告主张中的不合理或与事实不符之处。比如,如果是合同纠纷案件,被告可以强调自己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相应的义务,或者指出原告存在违约行为等。 其次是表达诉求。明确提出自己希望法院作出的判决结果,比如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或者支持自己提出的反诉请求等。例如,在侵权纠纷中,被告可以请求法院认定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再者是表达态度。可以表达自己对法律的尊重,以及愿意接受法院公正判决的态度。这样有助于展现被告积极配合诉讼的诚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这为被告进行最后陈述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被告在进行最后陈述时,应当注意语言文明、表达清晰、逻辑连贯,避免使用过激或不当的言辞。要紧紧围绕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陈述,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