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者分割财产的流程是怎样的?


在法律上,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不同,婚姻关系中的夫妻财产分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同居者分割财产需要遵循不同的规则。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同居者分割财产的流程。首先,要确定哪些属于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是指由双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用于债务清偿的财产。它包括双方的工资、奖金;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双方的知识产权的收益;双方的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这里的“一般共有”,如果是双方均无配偶的同居关系,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被认定为按份共有,也就是按照各自的出资份额来确定财产的分配比例;如果无法确定出资比例,则视为等额享有。接下来,双方可以先尝试自行协商分割财产。这是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出资情况、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友好协商确定财产的分割方案。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如出资证明、购房合同、银行转账记录等,以便在协商不成时作为维权的依据。如果双方无法自行协商达成一致,就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同居期间的财产进行分割。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关的证据,证明哪些是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以及自己对这些财产的出资情况或贡献大小。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法院在审理同居财产分割案件时,通常会遵循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原则进行判决。例如,如果一方在同居期间存在过错,如出轨、虐待等行为,法院可能会在财产分割时适当照顾无过错方的利益。总之,同居者分割财产时,要先明确共同财产的范围,尽量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