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集体合同有什么程序?


订立集体合同是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以下是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程序: 第一步:确定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第二步:集体协商。协商代表在协商前应进行充分准备,包括熟悉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意向所持的意见等。双方就集体合同的内容进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集体合同草案。 第三步:审议。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 第四步:签字。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第五步:审查备案。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10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六步:公布。生效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应当自其生效之日起由协商代表及时以适当的形式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布。 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集体合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对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保障集体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