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劳动者维权有哪些常见误区?

我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之前和公司发生了点纠纷准备维权,但又怕自己存在误区。我想了解下,在劳动者维权过程中,一般会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比如在证据收集、维权途径选择等方面会不会有容易犯错的地方?
展开 view-more
  • #劳动者维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劳动者维权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认为口头约定有效。许多劳动者在入职时,仅仅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口头约定,如工资待遇、工作岗位等。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很难举证,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劳动者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误区二:忽视证据收集。在维权过程中,证据是关键。有些劳动者在遇到纠纷时,没有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保存这些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证明自己的主张。 误区三:错过维权时效。维权是有时效限制的,超过时效可能会导致维权失败。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要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时效内采取维权措施。 误区四:只通过单一途径维权。有些劳动者认为只能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来解决纠纷,而忽视了其他途径。实际上,劳动者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不同的途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劳动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 误区五:盲目要求高额赔偿。有些劳动者在维权时,盲目要求高额赔偿,而不考虑实际情况。赔偿数额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损失来确定。如果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仲裁或诉讼请求得不到支持,同时还可能承担不必要的费用。 总之,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常见误区,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