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交易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缩水”陷阱?
在房产交易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缩水”陷阱,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面积“缩水”是常见陷阱之一。很多购房者在拿到房子后,发现实际面积比合同约定的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
质量“缩水”也不容忽视。一些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房屋出现质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竣工时,屋顶、墙面不得留有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对已发现的质量缺陷,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修复。如果购房者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开发商进行维修,若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还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要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
配 套设施“缩水”也是常见情况。开发商在销售时往往会对小区的配套设施进行夸大宣传,如承诺有健身房、游泳池等,但实际交房时却没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房地产广告,房源信息应当真实,面积应当表明为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并不得含有对规划或者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作误导宣传的内容。购房者可以依据相关证据,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产权“缩水”也需要警惕。有些房产可能存在产权纠纷或者土地使用年限不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购房者在交易前一定要核实房屋产权情况,避免陷入产权陷阱。
总之,购房者在房产交易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仔细审查合同条款,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遇到问题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离婚协议关于债务的处分能对抗债权人吗
交通事故可以进行风险代理吗
假释保证金退还流程是什么意思?
驾驶证照片里面需要有驾校的名称吗?
企业对某市某县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不服该怎么办?
别人的厂用我的名字登记营业执照是否可行?
法院开庭后会强制执行发工资吗?
男生多少周岁可以领结婚证?
诈骗满多少金额能够立案?
结婚前欠的钱,婚后还完,离婚时该怎么算?
安全生产法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程序是怎样的?
医患纠纷是否能适用消费法?
肇事逃逸行驶后车辆会被扣多久?
医生深陷医疗事故该怎么处理?
甲方承租给乙方是什么意思?
承兑汇票转给另外一家公司在网银上如何处理?
关于非法行医罪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大连五险一金缴费比例是多少?
在家监视居住是否可以折抵刑期?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