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在司考真题里的答案是如何解析的?


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因公司章程或者法定事由出现而停止公司的对外经营活动,并开始公司的清算,处理未了结事务从而使公司法人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在司法考试中,关于公司解散的真题答案解析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公司解散的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对于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公司基于自治原则在章程中预先设定的解散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时,公司就可以按照章程的规定进行解散程序。比如,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经营期限为20年,20年期满后,公司就可以进入解散流程。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体现了公司股东的意志。当股东认为公司继续经营不利于自身利益或者有其他合理原因时,可以通过召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经法定程序表决通过解散公司的决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表决程序上可能有所不同。有限责任公司一般需要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而股份有限公司则需要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是公司进行重组的一种常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原公司的权利义务会由合并或分立后的公司承继。例如,A公司和B公司合并为C公司,那么A公司和B公司就会解散,它们的债权债务等都会由C公司承担。 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这是公司因违反法律法规而被行政机关强制解散的情形。比如公司存在严重的违法经营行为,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公司就必须停止经营活动并进行清算。 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是针对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情况。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例如,公司陷入了股东僵局,无法正常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公司经营陷入停滞,此时符合条件的股东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 在司考真题答案解析中,通常会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考查这些知识点。考生需要准确判断案例中公司解散的原因属于哪种情形,并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同时,还可能会涉及到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公司解散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组要依法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按照法定顺序清偿债务等。总之,对于公司解散这一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通过练习真题来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