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监督的概念是怎样的,其特征又有哪些?
我最近涉及一个案子,听说有立案监督这么个说法,但不太明白它到底是啥。想知道立案监督的概念到底怎么理解,它又有哪些特征呢?了解这些对我处理这个案子很重要,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立案监督在司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有着关键意义。下面将详细解释立案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立案监督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简单来说,就是检察院要看着公安机关立案的这个过程,确保他们按照法律规定来办事。在我国,法律赋予了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立案监督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具有特定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人民检察院,其他的单位和个人没有这个权力去进行立案监督。检察院凭借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来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 其次,立案监督具有明确的范围。它主要针对的是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情况。比如,当发生了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按照法律规定是应该立案的,但公安机关却没有立案,这时候就属于立案监督的范围。 再者,立案监督有法定的程序。人民检察院在进行立案监督时,要按照法定的步骤来。先是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的理由,然后对这些理由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理由不成立,就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或者撤销案件,公安机关必须执行。 最后,立案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通过监督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防止出现有案不立、违法立案等情况,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严格的立案监督,才能让司法活动更加公平、公正,让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