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的概念、条件及程序是怎样的?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下面就为你详细解释它的概念、条件及程序。
首先,我们来了解取保候审的概念。简单来说,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这就好比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但需要他们遵守一定的规定,保证能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接着,我们看看取保候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取保候审: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管制、拘役都是相对较轻的刑罚,附加刑则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相对较小,有可能被取保候审。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也就是说,虽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认为他们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就可以考虑取保候审。三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如果他们不具有社会危险性,也可以取保候审。四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候案件侦查、审理的时间会比较长,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期限已经到了,但案件还没有办结,就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取保候审的程序。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申请。他们可以向办案机关提交书面申请,说明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和拟采取的保证方式。然后,办案机关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办案机关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等因素,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如果同意取保候审,会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人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等。而保证金的数额则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
总之,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既能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来办理。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没有劳务资质是否可以进行劳务派遣?
5岁女儿父母离婚时抚养权怎么判?
交通肇事被判刑五年后还能吊销驾驶证吗?
供电属于劳务还是服务?
无期徒刑不减刑最大多少年?
公安查封房产和法院查封房产有什么不一样?
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我国的产品监督抽查工作由谁负责?
卖零食烟酒饮品如何申请营业执照?
异地公积金是否可以抵扣月供?
前妻的孩子是否有权继承我和老公的共同财产?
公司给员工交社保时职工来源怎么填?
合法途径入美后是否可以在移民局申请工卡和绿卡?
向百度公司发告知函后未得到处理能做什么?
公安系统能查出哪些个人信息?
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申请有怎样的限期?
帮助别人诈骗会怎么判刑?
婚后购买的房产该如何分割?
侵犯隐私权的偷窥责任有哪些?
债务纠纷如何解决?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