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的条件与合同生效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依据。但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各有其相应的条件。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合同成立的条件。合同成立意味着双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从这可以看出,合同的形式是多样的。 合同成立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一方是无法成立合同的。其二,当事人之间要达成合意。也就是双方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等内容协商一致。其三,合同的内容要明确。合同条款必须清晰,不能模糊不清,否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无法确定。比如,甲和乙商量买卖一批货物,他们明确了货物的种类、数量、价格以及交货时间和地点等主要内容,这时合同就有可能成立。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合同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具体来说,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签订合同的人要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并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比如,未成年人签订一些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合同,可能就需要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能生效。意思表示真实要求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一方是在被欺诈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那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是指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比如,签订买卖毒品的合同,因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以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但成立的合同不一定都能生效。只有同时满足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条件,合同才能真正具有法律约束力,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在签订合同时,我们一定要仔细审查合同是否满足这些条件,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