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合同终止是指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的法律效力也随之终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合同终止的条件。 首先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当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时,可以终止合同。这就好比两个人一起做一件事,做到一半都觉得不想继续了,经过商量后决定停止,这种协商一致的行为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其次是基于合同目的消灭。这包括几种情况,一是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比如您和商家签订了购买手机的合同,商家按时把手机给您,您也支付了相应的价款,此时合同的目的已经实现,合同自然就终止了。二是债务相互抵销。简单来说,就是您欠对方一笔钱,对方也欠您一笔钱,经过双方同意,这两笔债务相互抵消,合同也会终止。《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再者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当出现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时,合同也会终止。例如,《民法典》规定在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等情况下,合同终止。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者全部债务的,债权债务部分或者全部终止,但是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拒绝的除外。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债权债务终止,但是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此外,合同还可能因其他情形而终止。比如,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也会失去效力。总之,合同终止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合同是否可以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