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申请再审的条件是什么?


刑事诉讼申请再审,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刑事诉讼申请再审的条件。首先,如果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就可以申请再审。这里所说的“新的证据”,是指在原审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能够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存在偏差的证据。比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原审时没有发现的监控视频,后来找到了,这个视频显示的情况与原判决认定的盗窃事实不同,就属于新证据。 其次,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也可以申请再审。证据的“确实、充分”是定案的重要标准。如果证据存在疑点,或者主要证据之间相互矛盾,那么原判决的公正性就值得怀疑。例如,证人的证言前后不一致,或者多个证人的证言之间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这种情况下就符合申请再审的条件。 再者,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同样可以申请再审。法律适用错误包括错误地理解和适用法律条文,或者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比如在一个故意伤害案件中,本应适用较轻的量刑幅度,却错误地适用了较重的量刑幅度,这就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另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也能申请再审。诉讼程序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如果违反了法定程序,就可能导致审判结果不公正。例如,在审判过程中,没有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或者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证据的收集和质证,这些都属于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况。 最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也符合申请再审的条件。这是因为审判人员的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公正,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当符合上述这些条件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就可以依法申请刑事诉讼再审,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