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司机全责但不赔偿会有什么后果?


当肇事司机被判定为全责却不赔偿时,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 从民事层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司机承担赔偿责任。一旦法院判决肇事司机赔偿,而其拒不执行,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肇事司机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名下的财产,如车辆、房产等。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在信用方面,肇事司机拒不赔偿的行为可能会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影响其个人信用记录。这会对他今后的贷款、信用卡申请、购房、购车等金融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记录,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肇事司机可能会被拒绝贷款或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 如果肇事司机的行为情节严重,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如果肇事司机有能力赔偿却故意不执行法院的判决,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综上所述,肇事司机全责不赔偿不仅会面临民事赔偿责任的强制执行,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甚至触犯刑法。受害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