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贷犯法会有什么后果?


放高利贷犯法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高利贷。高利贷就是出借人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明显高于正常市场水平。根据2020年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就意味着,超出这个利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当放高利贷的行为触犯法律时,会面临不同的情况和后果。在民事方面,如果借贷双方因高利贷问题闹到法院,法院只会支持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利息部分。也就是说,超出部分的利息,借款人可以不用偿还。比如,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四倍就是12%,如果约定的利率是20%,那么法院只支持12%的利息。从刑事方面来看,放高利贷可能会涉及多种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数额较大一般是指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等情形,这种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此外,如果在放高利贷过程中,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债务,可能会构成催收非法债务罪。使用暴力、胁迫方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恐吓、跟踪、骚扰他人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总之,放高利贷一旦被认定为违法,放贷人不仅可能拿不到高额利息,还会面临民事赔偿、刑事处罚等严重后果。所以,在参与借贷活动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