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不抵债会有什么后果?


企业资不抵债指的是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不足以偿还其所欠的全部债务。当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 首先,可能会面临债权人的追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可能会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要求企业偿还债务。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债权人胜诉,企业可能会被法院强制执行其财产,包括冻结银行账户、查封不动产、拍卖设备等。 其次,企业可能会进入破产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当企业资不抵债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债务问题时,债权人和企业自身都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破产程序分为破产清算、重整和和解三种。 如果是破产清算,企业将终止经营,其全部资产将被拍卖或变卖,所得款项按照法定顺序分配给债权人。一般来说,首先会支付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然后是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接着是所欠税款,最后才是普通债权。如果企业资产在偿还完前面几类债务后没有剩余,普通债权人可能无法获得全部清偿。 重整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通过对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协调,借助法律强制进行营业重组与债务清理,以避免企业破产、获得重生的法律制度。企业可以通过重整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调整经营策略,争取恢复盈利能力。 和解则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就债务清偿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后,终结破产程序的一种制度。 此外,企业资不抵债还可能对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这会影响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对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等相关人员,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法定代表人可能会被限制高消费,在企业破产过程中,如果股东存在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总之,企业资不抵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