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发票抵扣了没做账会有什么后果?


当企业进行进项发票抵扣却未做账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我们从会计和税务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会计角度看,会计核算的目的是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项发票是企业购进货物、接受劳务或服务的重要凭证,它记录了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支出。如果抵扣了进项发票却没做账,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记录不完整,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这可能使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据失真,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所以,不做账的行为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从税务角度讲,税务机关会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管。进项发票抵扣涉及到增值税的计算和缴纳,企业应按照规定准确核算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以确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如果抵扣了进项发票却未做账,税务机关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可能会认为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规范,进而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产生质疑。而且,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少计成本费用,从而虚增利润,导致企业多缴纳企业所得税。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企业可能会面临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甚至罚款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进项发票抵扣后,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