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乎着各方的权益和工程的顺利进行。下面我们分别从签订和履行两个阶段来探讨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签订阶段。合同主体资格审查是首要任务。发包方要具备合法的发包资格,比如建设项目已经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有足够的资金保障等;承包方则需要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没有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签订的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合同条款的明确与完善也不容忽视。工程范围要详细界定,包括具体的施工内容、工程地点等;建设工期要合理确定,明确开工日期、竣工日期以及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日期;工程质量标准要清晰,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同时要约定质量检验的方式和程序;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付款方式和时间节点都要明确,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五条规定,施工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相互协作等条款。 接下来是履行阶段。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是关键。发包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项,提供施工所需的条件,如施工场地、施工图纸等;承包方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构成违约。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工程变更管理也需要谨慎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工程变更,如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等。变更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明确变更的内容、费用和工期的调整等。同时,要注意保存好相关的变更文件和资料,以备日后结算和纠纷处理之需。 工程验收和结算也是履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工程竣工后,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包方要及时进行工程结算,支付剩余的工程款。承包方要提供完整的结算资料,如工程竣工图、工程量清单、工程变更记录等。如果对工程结算有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各方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谨慎行事,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