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及风险有哪些?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是指施工企业在承建工程、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过程中,应向发包单位或接受劳务、购买产品的单位收取的款项。这部分款项在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现状来看,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往往较大。许多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从项目启动到最终结算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会按照工程进度逐步确认收入并形成应收账款。而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施工企业为了获取项目,可能会接受一些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进一步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同时,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普遍较长,这主要是因为工程竣工结算流程复杂,涉及到验收、审计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延迟款项的回收。此外,部分发包单位可能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故意拖延付款,使得施工企业的资金回笼困难。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资金周转风险。大量的应收账款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等方面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例如,如果企业无法及时支付原材料供应商的货款,可能会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其次是坏账风险。发包单位可能由于经营不善、破产倒闭等原因,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应收账款,这就可能导致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账款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意味着一旦发生坏账,企业的利润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再者是财务成本增加的风险。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施工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贷款会产生利息等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可能需要不断地进行融资,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是法律风险。当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施工企业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来追讨欠款。但法律诉讼过程漫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即使胜诉,也可能存在执行难的问题,无法确保款项能够实际收回。 施工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的现状和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