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诉讼程序的内容是什么?


行政赔偿诉讼程序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赔偿争议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主要内容。 首先是起诉与受理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当赔偿义务机关是行政机关时,如果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的起诉要符合一定条件,比如原告是符合本法规定的赔偿请求人,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赔偿请求和受损害的事实根据等。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对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在七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的则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接着是审理阶段。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审理方式和一般行政诉讼有所不同。一般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人民法院在审理时,会全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以及赔偿请求的合理性。赔偿请求人需要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但如果被诉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比如在一些因行政机关违法强拆导致公民财产受损的案件中,如果行政机关的强拆行为导致公民无法对室内物品的损失进行举证,那么就由行政机关来承担举证责任。 然后是判决阶段。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决。如果行政行为违法且造成了赔偿请求人的损害,会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明确赔偿的方式、项目和数额等;如果行政行为合法,或者赔偿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会判决驳回赔偿请求人的诉讼请求。 最后是执行阶段。如果被告不履行生效的判决,赔偿请求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告的存款等,以保障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总之,行政赔偿诉讼程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法律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进行行政赔偿诉讼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