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全文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分为总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涉外行政诉讼、附则等章节。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内容。比如,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等。
受案范围明确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像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等。管辖则规定了各级法院以及不同地域法院对行政案件的管辖权。
诉讼参加人章节说明了原告、被告、第三人等在行政诉讼中的资格和权利义务。证据部分规定了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如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以及举证责任等内容。一般情况下,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起诉和受理部分规定了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和法院受理的程序。审理和判决章节涵盖了一审、二审、再审等不同程序的规定,以及判决的种类,如驳回 原告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等。执行部分规定了行政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措施。涉外行政诉讼则针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的相关规定。
这部法律于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若要获取其全文具体内容,可以通过中国人大网等权威网站进行查询。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