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2024年合同履行中的默认是如何规定的?

我签了一份合同,在履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情况,对方没明确回应,但好像按默认来处理了。我不太清楚在2024年的法律里,合同履行中的默认是怎么规定的,不知道对方这样的做法合不合法,也不清楚自己后续该怎么做,想了解相关规定。
展开 view-more
  • #合同默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2024年,合同履行中的默认规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面为你详细解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合同履行中的默认。默认其实就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没有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但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交易习惯,被视为作出了某种意思表示。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没说话,但法律认为你有了某种态度。 《民法典》中有多处涉及默认规定。在要约和承诺方面,第四百八十四条规定,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诺,生效的时间适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这意味着,如果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要求,受要约人作出某种行为就可以视为承诺,即使没有明确通知要约人,合同也可能成立。比如在一些长期合作的交易中,一方发出新的订单要约,另一方按照以往的交易习惯直接发货,这种发货行为就可以视为默认承诺。 在合同变更方面,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如果一方提出变更合同的要求,另一方没有明确反对,但按照变更后的内容履行了合同,也可以视为默认同意变更。例如,房东提出提高租金,租客没有明确回应,但继续按照提高后的租金支付,这种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默认同意租金变更。 在债务履行方面,第七百三十四条规定,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是租赁期限为不定期。这里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行为,就是一种默认,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不过,默认的适用是有严格条件的。必须是法律有明确规定、当事人有约定或者存在交易习惯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如果没有这些前提,不能随意将一方的沉默视为默认。例如,在没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交易习惯的情况下,一方不能因为对方没有回应就认为对方默认了自己的要求。 在实践中,如果遇到合同履行中的默认情况,当事人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交易记录、沟通信息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证明自己的主张。同时,如果对默认的认定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避免因误解默认规定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总之,了解合同履行中的默认规定,对于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