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争议条款约定有哪几个问题?


在合同中,争议条款的约定至关重要,它关乎着当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时,当事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以下是合同争议条款约定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和调解通常较为灵活,能节省时间和成本,但缺乏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具有强制执行力。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其特点是程序相对简便、保密性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诉讼则是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争议,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但程序相对复杂、耗时较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诉讼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次是管辖问题。如果选择诉讼解决争议,就需要确定管辖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可以由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如果没有约定管辖法院,则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再者是争议条款约定不明确的问题。如果合同中对争议解决方式或管辖法院约定不明确,可能会导致纠纷发生时无法顺利解决。例如,既约定了仲裁又约定了诉讼,这种约定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只能通过重新协商或者按照法定管辖来确定解决争议的方式和法院。 另外,仲裁条款的有效性问题也值得关注。仲裁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才能有效。比如,仲裁协议应当具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如果仲裁条款存在瑕疵,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最后,不同地区的法律适用问题也可能会影响争议的解决。如果合同涉及不同地区的当事人或者交易行为发生在不同地区,就需要考虑适用哪个地区的法律。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适用的法律,但如果没有约定,法院会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总之,在约定合同争议条款时,当事人应当谨慎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条款的明确性和有效性,以避免在纠纷发生时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