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合同诈骗罪的常见行为: 首先,虚构事实欺骗对方。犯罪人会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来和对方签订合同。比如,甲声称自己有一片大型林场,拥有大量木材资源,以此和乙签订木材买卖合同,收取乙的预付款后却消失不见。这里甲所说的林场和木材资源都是虚构的,这就属于通过虚构事实实施合同诈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这种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属于合同诈骗行为。 其次,隐瞒真相骗取信任。犯罪人隐瞒一些关键事实,让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例如,丙将自己已经抵押给银行的房产,隐瞒抵押事实卖给丁,收取丁的购房款后用于个人挥霍。丙隐瞒房产已抵押的真相,导致丁遭受财产损失,这也符合合同诈骗罪中隐瞒真相的行为特征,同样适用于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关于隐瞒重要事实签订合同的规定。 再者,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犯罪人先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一小部分义务,让对方觉得其有履行能力和诚意,进而签订更大金额的合同。比如,戊和己签订了一批货物的买卖合同,戊先交付了少量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己因此放松警惕,和戊签订了更大金额的合同,戊在收到己的货款后却不再履行合同,卷款而逃。这种行为也是合同诈骗罪的常见表现形式。 另外,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比如,庚和辛签订合同后,收取了辛的货物和预付款,然后直接消失不见,这种行为明显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 还有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法律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诈骗手段,所以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只要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的,都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总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主要围绕着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如果你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现对方有上述类似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